以果為因,做好第一步
第一步是什麼啊? 我只能回答你”好的照片之外,就是好的照片,最後還是好的照片”。可是好的照片不見得就是 好的相機拍出來叫做好的照片,專業的相機搭配好的技術,那也稱為專業的照片,光是用好照片來稱呼,似乎又少了敬意。 版主也只有家裡一台富士S5000,根本離專業級的還只是個小學生的程度而已,各何況看板的朋友,有些是初學, 甚至特偏好輕巧的系列,那麼方便、大螢幕、防手震為前提的下場,勢必是要犧牲掉不小的代價。版主在玩了幾年的修照片 後,深深覺得,即使銳利化功能再怎麼好,其實說穿了,修完之後也只像個心臟停止之後,救回來的植物人而已,實在稱不 上有什麼錦上添花的 ,因為先天就不良了。所以摟,為了要避免你的孩子一生出來就胎死腹中(糊掉),或是先天不良, 在相機的操作上,就要夠瞭解您的相機,該開閃光燈就開下去吧,與其拍光線的很糟,其實都比模糊掉,等於零來的強。 套一句”相機是我養的”這句話 ,充分了解您的相機,真的比拿到什麼好相機來的重要,其實一通百通,在這裡提醒您。 開啟數位暗房 PhotoShop 吧 那麼我就拿自己畢業前謝師宴一張照片來試試吧。
好吧,可以看到這張”溫暖”的照片吧,我知道攝影有種術語”色溫”,但是我不知道是不適合放在這裡用,但是的確給人十足溫暖 的感覺 。而且照片的模糊程度雖不高,卻給人一種很難辨認,甚至看的很吃力的感覺;無怪乎網路上的相本,很多人都隨便點點 而已,因為第一照片太小,收藏價值是零,第二太過不清楚, 參考價值是零,第三是該清楚的不清楚、不該清楚的卻很亮、很清 晰,讓人直接想關掉相本。 OK,不廢話,我們先簡單處理亮度的問題。 仔細看看喔,其實照片有高量的地方,扯的是,高量居然到達純白的地步!
這種情況是常見的,也就是環境中有燈光的情況,不是單點高亮就是全白,這是數位相機目前的盲點吧我想。 你看看RGB三色,純白不過也就是全部255,圖片上顯示只剩G,也就是綠色還差一丁點就純白了,但是你看看地板 可以說差點就黑鴉鴉的了。 第一步是在學校學的,老師是來自吳鳳技術學院的老師,後來這招其實也有在書上找到,看來並非原創(笑)。 好,首先將圖片 複製 一份出來吧。 影像/複製 。OK,首先我們要做的,就是大致模糊的找出太亮的地方, 因為如果對整體來作加亮的動作,其實是很恐怖的,那麼你只是加大了高亮區的範圍而已,你看清楚了每個人的臉, 而背景也隨之像核爆的現場,我想這是很多人直接套用加亮功能的窘境。 所以不直接使用加亮啦。
好了,複製出來了,接著轉成 灰階 吧。如下面那張。
那麼區分出亮與暗的標準就揹負在這張灰階的拷貝分身上。其實,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直接套用這張灰階為選取區,直接進行加亮處理。 但是我並不推薦直接這樣用,不過視情況決定。
在遮罩的簡單觀念裏面,白色為 要,黑色為 不要。就這麼簡單,所以白色就是會被加亮,黑色為不會加亮,這樣一來,不就跟我們的 目的背道而馳? 當然,勾起 反轉 選項,一切就顛倒過來了。
那麼在套用這張灰階的資訊之前,之所以需要使用模糊,不外乎就是希望待會加亮的時候,能夠分界不要太多明顯的加亮,免得加亮與不
加的地方落差太大,讓空間深度與光線明暗好像打架一樣的吵鬧。
好了,對灰階這張使用濾鏡 高斯模糊 {濾鏡/模糊/高斯},
參數的地方,我習慣使用4.5 ~ 5.5,然後再隨經驗去調。
照片這裏使用的是四點八。
可以看到灰階圖片已經很明顯把黑色與白色的份際弄的融合了,這樣其實就是將 選取區增大柔邊 的意義而已。因為我們知道,
選取區在框選好了之後是不接受 羽化 數值的喔! 羽化數值要在框選之前弄好的。
好,接著是關鍵,如何將灰階的資訊告訴PS去生出一個選取區給你?
畫質壓的有點差。。。
就是使用 載入選取範圍 ,然後只要工作區中有 灰階 圖片,就會在文件中顯示,同理,一張去除飽和度的RGB圖片,對這個選項來說 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喔!除非你有一張灰色色板啦。 好,反轉別忘了鉤,不然你再來加亮的地方是剛剛夠亮的地方,很快你的照片就核爆了。
看到神妙的選取區出現在你的彩色圖片上了吧,很好,一個小技巧使用 Ctrl+H,可以隱藏你的選取區,就是在不干擾視覺 的情況下,選取區還是在的,再使用一次快速鍵就會再跑出來那些跑馬燈,一般來說,視覺取向的我,都會隱藏起來。
接下來,確認您的底色是白色(工具箱下方疊在下面的那個色塊),然後看下圖
編輯/填滿 對話框會出現
內容 跟 混合 就是上圖那樣,不使用加亮顏色選項,做出來的就不是本次講的效果了喔,那麼不透明呢? 建議一開始可以使用50%到100%去感受一下,那麼版主我使用25%也就是四分之一的原因,其實只是想要享受 那種慢慢加亮的感覺,不然其實一次就使用50%對我而言是比較省時間的,但是我使用快速鍵,所以喜歡一點一點的 疊加亮度,然後找出比較適合的數值。第一次使用的網友不妨五十跟一百的去試試。
好,至此差不多了,選取區就給他Ctrl+d的弄掉吧,隱藏的時候也是可以使用快速鍵取消掉,很方便。
好,看看這張。
可能照片縮的有小,但是請見諒。我使用75%加亮後,自己比較滿意,因為加到一百有點刺眼,一切只憑感覺。 上面很明顯就是原版的,下面是加亮後的。看看,後面的牆壁,有被加亮,但是右上角的那盞燈被控制住,沒有爆亮。
那麼我們在看看這張吧,上面的直接使用 加亮與對比 選項去調整滑桿參數調整的,感覺起來好像比較好, 因為下方不管是臉還是衣服都加亮了,感覺很明亮,雖是這樣,但是網友們在仔細瞧瞧,中間老師同學們的衣服, 凡是有白色的地方都跟著加亮了,而且要是不增加對比的參數,就好像被蓋了一張白色薄紗一樣。然後再看看上面 ,我用綠色箭頭隨意指出的地方,不管是牆壁的小花不見了,燈的地方像爆炸了一樣讓人不舒服,後面的同學的臉 更是慘白到失去飽和度,因為不能兼顧的是如果再去為了後排的同學的臉加強對比,前面的人物就會變成十分糟糕 的情況。 畢竟方便的工具是設置給拍的很OK的照片去錦上添花用的,像是拍壞的,只能多花點時間做手術了 。 拉回現實的光線
我們的眼睛會自動補足色偏、明暗、焦距等等,這是大家都知道的,所以在黃澄澄的燈光下,大家也就酒入芝 蘭之室了,沒什麼感覺,因為眼睛已經適應了。但是數位相機這種好像魔鏡一樣只會講實話的東西,卻老老實實的 記錄著他所寫入的資訊,那麼就是接下來要做的最後一個小步驟啦,很簡單,怕麻煩的我只想用內建的就好了,畢竟 阿多比可以用PS軟體立足照片界,也是有人家強悍的地方,像是剛剛的 亮度與對比 工具,其實就能應付大部分 拍的不錯的照片了,而我所喜好的方式大部分在修一些比較棘手的而已,況且我也覺得修起來比較好。
好的,那麼使用 自動色彩 就可以了。請看下圖:
很優質的,照片被從淡黃的色偏中拉回來,或許該歸功於畫面中有白色的色塊吧?怎麼說呢? 看看示範的第一張吧!
ㄟ?哪一張才是自動色彩過的啊?看不出來啊!! 是的,不管你用幾次自動色彩,對軟體 而已,這就是一張黃色的照片啦。那為什麼前一張示範的,可以成功拉回來呢?
就說要拍好照片啊!!!!!!!!!!!!! 是的,即使是強悍的PS,有時候也不可能能夠聽到你的心聲。我先說答案吧,上面那張是自動 色彩過後的,很明顯顏色比較飽合一點。因為整張照片都被黃色給佔據了,PS沒有理有把黃色當成 錯誤的資訊移除掉啊,畢竟所有顏色都帶有黃色顏色的資訊,所以,如果那麼容易就改成日光那樣的顏 色,那麼PS這套暗房軟體可能就被拍色溫的攝影朋友給吐口水了,所以網友不要怪軟體啦。 那怎麼辦? 當然就是動手術摟!
來吧,再來就看個人喜好跟心情了。 線索很明顯嘛,就是偏黃、橙,那麼我們就去改嘛!
使用快速鍵Ctrl+b或是 影像/調整/色彩平衡 將對話盒叫出來,看哪邊多,我們就往反 方向走,很EASY吧! 不過啊,你這下就發現PS軟體的苦衷了吧,因為如下圖:
其實我們根本不知道日光燈下的我們拍出來會是什麼樣子,那麼,PS也不是算命軟體,他不可能 憑空計算出來啊! 所以即使是如圖我所調整的,也是張偏黃綠的照片,因為橘黃色調就是主角,不 管再怎麼樣,還是很難逃出橘黃的五指山。
好,在此提供一個簡單的方向供大家思考,如何 抽 掉顏色?
你應該覺得這問題也小兒科了吧? 抽掉顏色還不簡單,灰階或是去除飽和度都可以啊! 恩,沒錯,那我們就抽掉看看吧。
將要修改的那張橘黃主色的照片再次複製,因為我們現再需要一張只有明度,不帶有色的資訊。 跟前面的手法有點像,但是這次我們需要的卻是一張 彩色 的圖片,但是上面不能有 彩色 喔! 很簡單,對拷貝那張執行 影像/調整/去除飽和度 即可。
好的,準備好的拷貝圖片,在確定是 RGB 模式下的圖片之後,我們對要編輯的照片使用 符合我們期待的顏色的 ”符合顏色” 影像/調整/符合顏色
唯一該注意的就是來源吧,記得使用剛剛準備好的拷貝圖喔。
那麼來源一但正確,就會如上圖一樣,變成來源的樣子,因為它符合他嘛,所以就變成灰階了啊,可是啊,照片中卻又有原本的資訊, 因此我們就是要在這之前做出中和的調整。 等於說我們從沒有帶任何資訊的燈光中開始調整,調成符合我們希望的顏色。
參數我就不提供了,看你的心情跟美感摟。
或許這樣比較接近我想要的,OK,在此打住吧。因為我也曾看過單眼相機拍出類似的光線, 可能我就直覺的認為這樣比較接近吧? 那麼畫面如此偏綠可能不符合您想要的,可是至少我們抽掉黃色了, 顯然是有點過頭了?
要是我的習慣的話,我比較少直接就在底圖上面工作,否則一旦失誤,可能會造成不可回頭的後悔。 所以都會習慣把底圖複製一份,那麼如果你沒這樣做,要恨就很我吧!!(笑) 好的, 一般來說圖層會是這樣:
我把剛剛偏綠色的那張放上層,然後圖層模式調成 濾色 ,於是就向下濾色,造成黑色中立,於是下層的顏色透出來。 這樣是比較居中的作法。
這張的圖層膜是改成 飽和度 ,也許這可能是日光燈的樣子吧? 哈哈,不負責任的亂猜!
步驟其實很少
只是我都一直在解釋而已,不喜歡可以關掉我的網頁,因為這是個囉嗦的版主。
原本想打流程的步驟,但是版主我還是不喜歡這麼填鴨式的,在做與找的過程中,都是加深你對軟體熟悉的時間,很重要的,也是個樂趣。 再來只剩下銳利化了。
銳利化與沒有銳利化,常常是決定你想不想多看一眼的時候,因為我常常就是這樣關掉所謂 正妹 的相本啦啦!拍的那麼爛,長的正也沒用, 就好像看餐廳的菜單一樣,菜很好看,但是菜單上的模模糊糊,那不是很吃虧嗎?
待續喔! 照片來源 我們班的謝師宴照片,轉載請告知。 2006 六月四號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