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想所居
離開台北,離開所謂的便捷性,就像,騎機車騎個50分鐘可以到淡水,一個多小時可以到宜蘭;搭捷運可以縱橫台北,但台北街道密度高,大街小巷雖然說也很好逛,但是那般景色就是水泥叢林。三線都市嘛,半瓶水響叮噹囉。
台中嘛,有陣子每個禮拜都去,後來台中發展越來越快,但區域間彼此差異極大,頗給人暴發戶之感,現在的台中還很像早期的台北,特別是居民素質。台北已經飽和,除了很多非台北不可的產業外(像傳播業就是上下游都集中於一個區域,也在電視台附近),台中是更多其他鄉鎮外來人打拼的地方,跟台北不同的是,還有很多外籍工作者。於是,一個總是在幹譙天龍國,對天龍國憤恨不平,但說到自己大台中建設時,又總拿「台北都怎樣怎樣…,人家台北都如何如何……」的都市就孵化了。
台南嘛…什麼都沒有,但各大城市都有引以為傲的建設,這裡好像都沒有;每次我吃完美食,騎機車回家,都被那顛簸的路面震到我想吐,就會覺得還真諷刺。城市人的驕傲,這個府城裡的人也沒少。就我眼見所觀察到的,台南每次都被吹捧什麼古都啦、美食之都啦什麼的,都無所謂,有很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台南特有的、不可任意去觸碰的平衡。
是什麼?
講白一點、難聽一點,這是一個積習難改的地方。
這裡背負著全台灣的文化傳統,這是不可否認的;街道狹小,週末觀光客一來,大小通往名勝、古剎,或是任何能吸引觀光客的地方,必定塞車;中西區,大大小小圓環構成的街道佈置,是古早時期設計給馬車行走的布局;光是交通這一環,就很無解了。
再者,中西區裡那些引人入勝的花巷草弄中,起因還是因為保留著讓觀光客
假掰拍美照取景,而美味的小吃,因為客人多了,桌子椅子什麼的也都擺到人行道上。所以我常想,光是一個「退出騎樓、馬路」的政令,就會跟所有利益起很大的衝突,於是,這個市政府怎麼說?
放著不管就好啦,笨蛋才去碰這個環節咧。So~,進步與飛躍是與這裡無太大相干的,但,我上面說的,這裡的人沒有人會為此感到惋惜或任何負面情緒,因為這正是他們的驕傲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