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不嫌晚的感動 如歌般的野田ㄈㄟˋ (日劇版

 

2006年年底,號稱最成功的三方行銷,更創下結局的高收視率,即便已經三年後的2009年,今年年底也要再掀旋風,屆時年底電影版的上映,我想,古典音樂的門外漢也會如我一樣,因為受到感動而開始想一窺何謂古典音樂。


簡單說說我與古典音樂的邂逅,那年我已經國二、三,而那年「阿夢」老師正就學於市北師三年級。一位愛好美術、浸淫音樂的大學生,接了兩份家教,一份是我,一份是租屋處旁邊的小妹妹學鋼琴。

古典音樂對一個藝術水平很低的國二生 - 我來說,在那個年紀就像是折磨我的精神武器,即使如此,一邊學畫、一邊聽愛樂電台的古典音樂,怎麼說…,我也對那些音樂名家耳熟能詳,有了很基本的認識,除了貝多芬、舒伯特、海頓、舒曼、莫札特、韋瓦第…之外,很多都忘了名字的音樂家,後來上了大學,藉音樂系就在隔壁,多多少少又耳濡目染一些,聽過、沒聽過的音樂家名字,我都能想的起來我有沒有印象。(我頭那麼大,就是有「沉睡」的亂葬崗資料庫之稱)

畫油畫,聽古典音樂,對我來說,彷彿就是美術系大學生的寫照,當時我是這樣想的,畢竟國中時,我離大學還有好幾年的時間。ㄏ ,誰知道結果是劉文正。「喔~喔,她, 比 你先到~~


image

---------一直以來,很多朋友、同學都推薦我看,但是我就是對RM格式的影片不感興趣,自從有更好一點點的影片格式推出後,日劇=RMVB 的定義,已經消失了,那年我大四了,但是RM卻還是普及到堪稱氾濫的年代,如果能等,我還是願意等,只有迫不及待的,才會看RM檔。特別是標榜「音樂」的戲劇,更是不容RM踐踏。

諸如龍櫻H2’醫龍…等等,我喜歡的日劇,即使再好看,也未曾像「如歌般的野田ㄈㄟˋ」一樣讓我每一集都能看兩次以上,並且是完整的;對大家而言這是一齣成功的戲劇,三年後輪到我來看,評價依然毋庸置疑,真的。

三年後才看這齣戲,好處是「該出的週邊都出完了」,要找也就容易多了,但是週邊的「賞味期限」的問題卻沒有反應在時間上,可見此劇受歡迎的程度。


最先我想誇獎的是整齣戲的拍攝手法,撇開漫畫式的表演方式、特效,在劇情的橋段與橋段連接,是讓我覺得很棒的!怎麼說,誠如明珠他爹說的:「駕駛者高段的煞車,就是讓乘客感受不到駕駛在『煞車』」。很多戲劇在同一集的橋段連貫,會挺生硬的,即是讓人產生『先暫停一下,上個廁所回來再看』也很ok的時間點,別說一集了,如果一齣日劇10集,加起來算都不知道要有幾次了,而如歌般的野田ㄈㄟˋ這齣戲就拿捏得很不錯,我常常在劇中找橋段與橋段連接的地方,有些地方雖然不免連接的很薄弱,不過並沒讓我產生「生硬」的反感,真的是導得很不錯耶。


腳本、演出方式,既然師承漫畫,而且又得「高濃縮」劇情,且需要緩慢鋪陳質感的橋段少,整體顯現著一股緊湊感,加上登場角色之多,每一集都要擠上一堆有特色的角色去達成某些事,不然就是交響樂團演奏,根本上就是很吸引眼球的優勢;但優勢要是沒處理好,反而殺傷力也不小,但還好如歌般的野田ㄈㄟˋ這齣日劇拿捏的四平八穩,也是要歸功導演武內英樹的功勞吧?

最成功的手腕:古典音樂 + 角色os解說 = 引人入勝

就好比大陸尋奇要是沒有熊旅揚的旁白解說,綺麗風景再美也阻止不了讓觀眾轉台,不是嗎?整齣戲透過千秋的內心的解說,或是有時後分配給其他角色,不管用演的、用說的,都是讓我這種音樂外行人能搞清楚「現在是什麼情況」,否則彈錯、旋律錯、任意轉調、擅自添加音符等等怪毛病,我是一點也不可能聽出來的,這正是日劇很能有『置入性』教學、行銷也罷的成功之處。



再來,演員實力不容小覷,色老頭指揮家-竹中直人、白馬王子-玉木宏、變態天才-上野樹里、小提琴首席-水川 a sa mi、陶醉忘我的-瑛太,不光是各自能夠獨當一面,搭配上各式各樣色彩鮮明的配角,熱鬧的演出把大學裡的活力充分表演出來,一邊看,就忍不住一邊跌入大學生活的歡笑裡。

image


沒看過原著的漫畫,但聽起評論,上野樹里所表現出的變態,似乎比漫畫裡的野田妹更『野田廢』!不由分說,這個角色派給上野,實在是開啟這齣戲最成功的一環,很難想像上野還那麼年輕;但是看過「烏龜游泳意外迅速」,比對起野田妹的特質,實在沒能完全讓上野火力全開啊!或者說…,烏龜游泳那部片,本來就沒有誰需要火力全開的。比起漫畫的風格,我雖然還沒拜讀過漫畫,但是我應該是確信,上野她開啟了一個全新的角色性格,另一個能夠獨立於漫畫之外被接受的野田妹,而且他的演出手法搭配導演拿捏的漫畫運鏡,真的是讓我覺得「不曾看過」。台灣也拍過漫畫改編的戲劇,像是流星花園啦…,但是,那是跟漫畫毫無關係的一齣戲,充其量,就是使用流星花園的劇本罷了;但是戲劇版的如歌般的野田妹,總是會出現很多漫畫式的效果線啦之類的逗趣特效,以及誇張的演出方式,還有搭配野田廢專用人偶來演出。


優點很多,我想時至今日,寫這齣日劇的心得文章必定也多如牛毛,不過有一點額外讓我想提一下,那就是一種「藝能科」的共鳴唄。


我所想解釋「藝能科」的共鳴,就是音樂(聽覺)、美術(視覺),這種一般都被當成「次等公民」的稱呼法,藝能科。學科、藝能科都好,就稱為「文武雙全」;學科好,藝能科不好,那就是日後能「外行領導內行」的有前途一類;但如果只有藝能科好,那就是『好有才華』,通常帶有不高不低的貶低的味道在。社經地位的探討不在這篇範疇內,所以音樂、美術,自是一家,若能相輔相成,私以為便是最愉悅的人生財富。

在連續劇版中,具有天才才能的主角,往往是「戲劇節省成本」最好用的理由,但是野田妹徒具才能,卻只想快樂的演奏,根本沒想過要比賽或是擁有什麼頭銜,未曾被琢磨的才華,卻因為一心要追趕上千秋,而改變自己,但是勝敗世界的殘酷、接連勾起的兒時

被鋼琴老師痛斥、耍巴掌的回憶;那句:「為甚麼一定要那麼努力的學習呢!?」,真是道盡了『學術』之人學習的心路歷程,不是嗎?


很多時候我們因為興趣的發展而快樂,卻沒想過有一天別人會拼命要求我們進步,到底是好還是不好,快樂不再快樂,我們也都如同野田妹一樣曾經迷惘過,沒有目標,要是我們永遠都有一個「千秋學長」可以追隨,是不是會比較快樂呢?除了連續劇外,在巴黎特別篇第二集,比較聚焦於野田ㄈㄟˋ的學習,上野樹里將那種學習的挫敗感、茫茫然的無助感,詮釋的令我動容,雖然是比較戲劇性的演出,但是我總是看的當下會好想說:「我懂、我懂!」,哈。


可惜整齣戲雖名為如歌般的野田ㄈㄟˋ,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總是著墨於千秋比較多,我想也許是千秋的指揮需要動用到交響樂團,整體來說比較吸睛吧?

image
相對於野田妹的天才一直逐漸展露鋒芒,反之學習循序、努力不懈的千秋,也因為感受到野田廢帶來的壓力,而促使他不敢懈怠,怎麼說,都是個有趣的組合,不論是二之宮老師的原著,或是玉木宏與上野樹里演繹出新的角色,劇組在視覺、聽覺,細膩的角色互動、用心的佈景、誇張的喜劇效果、拿捏得宜的搞笑鏡頭,還有被牽動的觀眾,真心的推薦這齣經典日劇~
 




如歌般的野田ㄈㄟˋ ~~
image

image

(胡謅一堆,感動真的很多,所以情溢於詞呀)

留言